□商丘市中医院 韩冬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与自然相统一”的养生之法。《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就体现了十分重视时间节律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整体观念与人所处时空环境的特异性相结合,顺应四时的养生观念应运而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秋分刚过,天气渐冷,此时该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就是说秋季人们要早睡,鸡鸣即起,使内心平静、情绪安宁,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
秋风起,天气由热转凉,多干燥,肌肤腠理开始变得致密,阳气开始收敛。秋季五行属金,其气燥,五脏则通于肺气。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此夏季所耗的阴津尚未复原之际,又受秋燥耗伤,再则现代人们白天工作压力大,夜生活丰富,喜食用火锅、小龙虾、烧烤等重口味美食,故而很容易出现津亏体燥,症状常见口唇干、鼻咽干、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中医称为“秋燥”。
想要“润秋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建议防燥护阴、少辛多酸。尽量减少姜、花椒、辣椒等辛散作料及油炸、酒类、膨化食品,以免加重自身的燥热。多酸则可以食用应季的水果,如葡萄、石榴、苹果、柚子等。“贴秋膘”要选择鸭肉、鸡肉、银耳、莲子、莲藕、百合等平补之品,以防滋腻。
此外,秋季天气变凉,胃病患者要防止原来的胃病加重,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g,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