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咱河南建成中医药强省
大力打造河南乡村设计品牌
加大对“国际农都”建设支持力度
提升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
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大年初一要在大棚里面过
祭灶火烧“手慢无”
守正创新 推动廉洁家风建设

提升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李洪连

    □本报记者李梦露

    “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粮食产量稳定攀升,逐渐进入量质并重的时代。”1月12日,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洪连强调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的“质”指的什么?除了营养、食用品质外,还有包括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内的安全品质。

    “全球每年有25%的粮油作物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我国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粮油损失累计达3100万吨。”李洪连说,他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我省也有大量真菌毒素污染的案例。

    “真菌毒素污染会发生在粮食从种到吃的整个过程。产毒真菌一般在田间就可以开始侵染,随后在收获、干燥、贮藏、运输、加工过程中逐步增加。”李洪连说。

    除生长期病菌侵染外,一些农户甚至是种粮大户,受限于收储条件,在机收环节因籽粒破损或霉捂,或贮藏过程中温湿度控制不当等,都会有可能导致籽粒霉变和真菌毒素产生甚至超标。

    “官方或者比较大型的粮食收储机构有完备科学的检测和贮藏条件,能够及时发现毒素超标并采取相应的减降措施,严重超标时会被用来生产工业原料或者被停止在市场上流通。”李洪连说,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粮农、小的粮食加工厂和收购点对真菌毒素的存在和危害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我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呼吁各界提高对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视,使广大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粮食收购人员、粮食贮藏和加工人员、各级农技人员、各级农业领导都要了解真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真菌毒素污染的途径及减降技术。”李洪连说。

    同时,李洪连建议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设立科研专项,强化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农作物抗毒素育种、真菌毒素高效减降技术及产品研发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我省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