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准执纪”护航“精准扶贫”
|
![]() |
也谈“50岁腐败”
|
![]() |
督出好服务评出好作风
|
![]() |
巡察震慑初形成 高举利剑惩贪腐
|
![]() |
开展“三题”活动迎新春
|
![]() |
零容忍惩治腐败
|
![]() |
多措并举狠抓廉政建设
|
![]() |
设立“廉洁齐家展馆”构建反腐家庭防线
|
![]() |
聚焦主业全面履行监督责任
|
“精准执纪”护航“精准扶贫” | |
也谈“50岁腐败” | |
督出好服务评出好作风 | |
巡察震慑初形成 高举利剑惩贪腐 | |
开展“三题”活动迎新春 | |
零容忍惩治腐败 | |
多措并举狠抓廉政建设 | |
设立“廉洁齐家展馆”构建反腐家庭防线 | |
聚焦主业全面履行监督责任 |
看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看到“50岁腐败”的现象。许多领导干部清白一生,在人生最后关口沦为贪官,这不能不让人叹息。
影片中显示,白恩培、周本顺等这些落马贪官,无不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他们有过奋斗的青年,有过踌躇满志的中年,但却因后半生没有管住贪欲,步入犯罪的深渊,许多人便说这是“50岁现象”。其实世上本没有20岁或50岁现象,只是人奋斗到一定的年龄,放松了对自己的各种警惕,才产生了“50岁现象”。
50岁对于许多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人生第二次青春,这时父母已有很好的安置,儿女学有所成,自己生活无忧,一些贪官都是到了50岁左右,才开始萌生贪念。“上(升迁)不去、下(退出)不来”,奋斗一辈子也就50岁定格人生,上进心和积极性逐渐消退,工作上被动消极,得过且过,“反正我资格老,谁拿我也没办法”。看到周围人的变化,心理失衡,便产生有权不用,过期后悔的心理,一旦有机会便会产生最后捞一把的现象。理想信仰的关口一旦失守,必如洪水决口,随时都被腐败的洪涛吞噬,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正因为如此,手握权力的从政者,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应该避而远之。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铭记心头,莫以恶小而为之。
面对“50岁腐败”,要提前做好这些人和有苗头“边缘人”的警示教育,以50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帮他们打好“预防针”,提高他们的“免疫力”,绷紧他们心里警惕之弦。如查处一个,就要严惩一起,震慑一片,使党员领导干部达到“不敢腐”。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将权力真正扎进制度的铁笼里,不给党员领导干部丝毫贪污腐败的机会,使他们达到“不能腐”。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最后,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青年时,他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回忆中年时,他不因没管住口手而悔恨;回忆老年时,不因迷失心径而痛恨。这样,在他颐养天年,儿孙绕膝时,他会坦然地说:在人生大潮中,我把握住生命之舵,我无愧于人生……
(杨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