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 ![]() |
下一版 | ![]() |
![]() |
![]() |
我省将建7个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
|
![]() |
汝阳 又到粉条热销季
|
![]() |
编者按
|
![]() |
驻村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
![]() |
河南农大捧回3个
国家科技奖 |
![]() |
工作要抓在根本上
|
![]() |
夯实农村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
|
![]() |
知己一亿人“大河”奔涌来
|
![]() |
我国林产品生产和贸易跃居世界首位
|
我省将建7个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 | |
汝阳 又到粉条热销季 | |
编者按 | |
驻村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 |
河南农大捧回3个 国家科技奖 | |
工作要抓在根本上 | |
夯实农村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 | |
知己一亿人“大河”奔涌来 | |
我国林产品生产和贸易跃居世界首位 |
人物档案 都泓泽,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2月生于滑县,省司法厅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8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张生平通讯员张金才韩保丰
去年12月初,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宁陵县豫剧团到该县阳驿乡潘集村连演五天大戏。曲目专为老人量身定制——《下陈州》《赵匡胤》《杨六郎招亲》等,耳熟能详的唱腔、久违难忘的扮相,让村里的老人们过足了戏瘾。
此次活动期间,省司法厅驻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第一书记都泓泽在“送法治戏剧下乡”的五天里,同步组织开展“送法律服务下乡”、“法制宣传看得见”等活动,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和驻村扶贫工作的有机统一。
“去年8月27日,省委组织部选派我到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四个多月来,我把驻地当”第二故乡”,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村情摸底调研、结对帮扶等驻村工作开局都比较顺利。”都泓泽喜悦地告诉记者。
“来到潘集村后,我很快发现法治教育、法律服务等工作在这里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决定发挥司法行政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法治进街道、进学校、进家庭、进头脑,努力改变潘集村法治‘贫困’面貌。”回想起刚到村里时的感受,都泓泽眉头微锁。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潘集村是典型的‘空心村’,全村2600多口人,大部分年轻人长年外出务工,平时在村里的不足1000人,且主要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都泓泽说,“显然,要想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必须要精准聚焦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残疾人。”
在都泓泽看来,脱贫攻坚,儿童发展是关键。“我们坚持‘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扶贫活动,让每一个留守儿童能够正常上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扶贫攻坚如何破冰,都泓泽这样说。
“如果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老人就是社会的财富。”都泓泽形象地比喻说,“老人为社会做了一辈子贡献了,决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老无所养。要实施留守老人关爱工程,设立公益敬老基金,开展‘送温暖’等志愿活动,让每一个留守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并非不想脱贫,而是力不从心,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都泓泽说,“实施残疾人关爱工程,设立公益扶残基金,▶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