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就中希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出版发行
高考期间天气晴间多云为主(关注高考)
摄影报道
共建清洁世界 共享世界美丽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塑料制品的未来在哪里
垃圾焚烧 变废为宝
绿色“小板材” 助力“碳中和”
“两横一纵”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基本形成

塑料制品的未来在哪里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河南省塑料协会会长 段同生

    塑料的发明曾被称为“人类的一大杰作”。在现代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环境危害。一方面,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带来了“视觉污染”。另一方面,不易降解的塑料,变成污染物在环境中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破坏土壤结构,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废塑料制品常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而导致死亡。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研究报告,塑料废物已占到海洋垃圾的3/4,使近400种海洋生物面临危机。

    为防治“白色污染”,我国自2008年就颁布了“限塑令”。而各个省份,主要还是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在行政方面加强管理,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城市颁布禁塑令,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由于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

    其次,通过技术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用原则,并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今年3月1日起,我省已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相信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革新,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将逐步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本报记者 赵一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