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为高考“降噪”,为考生护航(豫论场)
加强监督规范“高考房”
画中话
养异宠也须守规矩
原阳县供电:高考保电严阵以待
强作风 担使命 深入基层讲党课
建设暖心“小菜园” 自给自足欢乐多
高标准推进“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
新乡县供电:廉政党课进班组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构建平安稳定新格局
加速建设 为隧道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型加油站为古都“加油”
好著丹青图画取 文明宜居树新风
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显成效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为高考“降噪”,为考生护航(豫论场)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包括‘降噪’在内,集中整治不仅是为高考‘保驾护航’,更是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本报评论员 赵志疆

    高考大幕将启,各地再次进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日前,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类似的虚假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招生宣传中,令不少家长信以为真。更有甚者,不法分子以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骗取钱财,或者趁机传播网络病毒、窃取个人信息。

    高考在即,为考生营造良好的秩序,首先要清除互联网上种种利欲熏心的“噪音”。除了清除网络“噪音”之外,减少现实生活中的噪音污染,也是维护高考秩序的应有之义。

    6月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高考等特殊时段,河南将开展“绿色护考”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将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执法活动纳入执法检查计划,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严格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城市噪声污染饱受诟病,执法部门重拳出击,大家可以清静几天。众多职能部门一致努力,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不少问题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在带给考生便利的同时,也令广大市民耳目一新。包括“降噪”在内,集中整治不仅是为高考“保驾护航”,更是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此来看,高考不仅是对考生成绩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城市管理的一次“大考”。

    高考期间,人员聚集不可避免,考场外的家长也是“涉考人员”。少一些不必要的送考、尽量不要在考场外陪考,这不仅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人生路终究需要独自走,在高考这场“成人礼”中,给他们以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一定能迈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