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两会,听听列席人员怎么说
|
![]() |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 |
用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
![]() |
完善住房保障,让群众住有所居
|
![]() |
电动自行车应有“法”管控
|
![]() |
推广农村环卫一体化
|
![]() |
为高校培养县域技术人才搭建平台
|
![]() |
一村一警 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
省两会,听听列席人员怎么说 | |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
用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 |
完善住房保障,让群众住有所居 | |
电动自行车应有“法”管控 | |
推广农村环卫一体化 | |
为高校培养县域技术人才搭建平台 | |
一村一警 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
□本报记者栾姗
“我省有上千万辆电动自行车,虽然方便了百姓出行,但由其引发的交通事故等也不少。”1月18日,省人大代表、民革洛阳市委副主委陈朝福在建议里写道,城市交通,安全为先,电动自行车应该套上法治管理的“笼头”。
陈朝福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千米/小时。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大多是由于车速过快、电机功率过大、电池容量过高以及不符合标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电池失火事故等。很多地区已将电动自行车等同于机动车来管理。
陈朝福建议,首先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加快制定《河南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其次要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超重、超速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坚决不允许进入市场;再次要尽快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方面的制度、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譬如把个人的诚信档案与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挂钩;最后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行人能各行其道,共享平安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