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铠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是传统的能源大省。煤炭资源在河南省产业布局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河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逐步凸显出来:能源储量不足,能源保障压力大,可持续保障能力不强;供需矛盾突出,能源生产消费形势严峻,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生产消费高排放、高污染特征明显,加重空气污染,加大节能减排难度等。原有的能源资源优势逐渐滑落乃至丧失,亟待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为此,我们需要找准技术、管理、保障、产业和政策等着力点,坚持优先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集约发展,实现从能源大省到能源强省的转变。
不断创新,提升能源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第一,加大技术创新,致力传统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促进传统能源绿色发展,提高能源开采效率和使用效率;第二,大力发展和不断推广、研发和应用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的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动工业生产清洁化,普及绿色节能建筑,推动清洁智能交通,切实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的绿色转型;第三,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倡导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推行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方案,全面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第四,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建设步伐。
深化改革,提升能源系统的管理支撑能力。第一,进一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协调领导,切实改变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等多个主管部门相互隔离、互有重叠的领导与监管的状况,彻底理顺和加强煤炭、电力、石油等行业管理;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理顺能源领域的价格形成与传导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建设,逐步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不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第三,建立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组成的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明确市场交易规则,为市场交易提供公平高效服务;第四,积极探索和贯彻能源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加强节能管理,完善能源统计体系、核算标准和监测方法;第五,制定和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多元发力,提升能源系统的物质保障能力。第一,在“内接外引”的原则下,增加投入,围绕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和基础配套设施,加大能源领域建设、投资力度,尤其是大力建设和发展铁路输煤通道、跨省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跨省油气管线和省内配套管网,提升能源通道的输送能力,确保能源保障安全。第二,优化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电替代、气替代,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保障能源可持续供给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碳排放,实现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并进。第三,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服务转型,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多元保障的能源供应体系。
主动作为,提升能源系统的产业发展能力。第一,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我省应当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相关产业,努力使之成为河南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二,积极培育和规范能源市场中介组织,在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作用的同时,积极培育能源服务市场;第三,牢牢抓住用我省能权交易试点的重大机遇,大力促进和发展用能权交易市场,开发相关产品,繁荣活跃市场交易,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积极行动,提升能源系统的政策支撑能力。第一,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和补贴力度,促进新能源发展、绿色工业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等;第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提供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投融资服务;第三,构建统筹兼顾、层次清晰的能源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体系,健全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⑩4(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