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收玉米可像收小麦一样
企业信息亮出去信用监管跟上来
鲜花装扮国旗飘飘
“天鹅之城”舞动现代服务业羽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过关”
今明两天迎来出行高峰
强化流转服务防止炒卖林权

我省玉米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
收玉米可像收小麦一样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本报讯(记者卢松)9月29日,夏邑县太平镇李克彦村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示范田,一辆新款玉米联合籽粒收获机来回穿梭,向来自全省各地农业部门和种业企业负责人展示玉米机械化收割。与以往玉米收割不同,从这台收获机中“吐”出的不是玉米棒,而是金灿灿的玉米粒。这标志着我省玉米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能够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我省常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机收率较低,且绝大部分为穗收,机收籽粒刚刚起步。今年,省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项目组分别在南阳、商丘、鹤壁选取一块示范田,进行玉米机收品种和玉米机械收获机的筛选与推广。

    机收现场,一辆谷王CB40玉米联合籽粒收获机所到之处,一株株玉米倒在收割台上,穗与秆分离后被脱粒,籽粒传送至粮仓,秸秆被粉碎抛撒田间,参会人员纷纷蹲下,查看玉米籽粒遗落情况。地头围观的村民则啧啧称赞:机械收获一亩玉米,仅需五六分钟,人工则需要一天,还不包括后期的运送、剥皮、晾晒、脱粒。“收玉米费时费力,现在能直接机收籽粒,轻省多了。”李克彦村村民李玉仓说。

    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汤其林告诉记者,玉米籽粒收获不单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有利于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跨越发展,而且对于解放农村劳动力、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刘小文介绍,目前我省已有成熟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械,但玉米籽粒含水量高,机收时籽粒破碎率高,成为制约玉米收割难以同步脱粒的一个瓶颈难题。“培育出适合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是大范围推广玉米籽粒收获的关键因素。”

    当日,项目组对示范田内试验的24个玉米品种,全部进行了实打验收。省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项目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潮海评价说:“开展试点示范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能引导全省农业科技力量研发适合机收、高产的优良品种。通过专家组严格检验,今天就发现了一批机收性状好的品种,为今后玉米籽粒收获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空旷田野上,围着刚收获的玉米,农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着玉米收获全程机械化给他们生产带来的影响:三秋的田间地头,将会有越来越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把式,变成悠闲的“甩手掌柜”。③6

全国数字报联盟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报
健康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江南时报
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京郊日报
北京晨报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商报
竞报
首都建设报
中国交通报
北京现代商报
健康报
中国质量报
中国电子报
华夏时报
中国体育报
篮球报
中国足球报
体育新报
经济日报
中国工商报
中国教育报
山西日报
山西晚报
山西农民报
三晋都市报
山西经济报
山西法制报
山西市场导报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