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公正观念的三重意蕴——访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寇东亮
以新型城镇化促农村人口有效转移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河南”
脚踏实地求实求是做事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河南”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李金铠

    “四个河南”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河南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与总体部署,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建设“美丽河南”是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理念的确切表达,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生态中原、生态城市是“美丽河南”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加快推进生态中原建设步伐,是打造“美丽河南”的核心与关键。

    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但是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环境压力大、新旧环境问题同时呈现、生态系统趋向退化。我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省辖市的空气质量呈现恶化态势。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为7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5个百分点,安阳、郑州最差,在60%以下。我省酸雨发生率尽管总体上在较低水平波动,但与上年相比,全省酸雨发生率升高0.07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综合测算,就单位GDP产出而言,能源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以粗放式为特征,“美丽河南”建设形势严峻: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全国第5,属于能耗大省,但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5倍;从污染治理投资方面,河南单位GDP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排名靠后。

    “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机遇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5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四个河南”建设成为新时期我省的执政方针。2013年1月,郭庚茂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打造“美丽中原”,并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全过程。随后,建设和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成为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指导我省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指导方针。

    稳步推进“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河南”或者“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实施联席办公工作模式。联席会议由轮值办公室主任单位负责举办主持、协调联络、搜集议题和督查督办。界定和赋予领导小组及联系办公会议对“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以最高的磋商权、决策权、决定权。

    从可操作性入手,进一步做细规划,制定规划实施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分解。当前,“美丽河南”建设与生态省建设大都处于宣传造势层面,这势必导致建设“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在很长时期停留在纸面上、文件上。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规划实施工作方案,紧抓责任主体,做好年度任务部署,并加强重点任务跟踪督查。

    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实施重点工程,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实施重点工程,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制定和启动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节奏上,必须科学论证,稳打稳扎,讲求实效,不求急功近利,可以考虑每2~3年有针对性的同时启动3~5个行动计划,并将目标、责任具体落实,加强考核。按照“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可以优先考虑《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低碳城市行动计划》、《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垃圾回收行动计划》等等。

    牢固树立先行先试意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积极探索,努力争取国家试点。第一,应同国家相关部委积极沟通、主动协同,争取到国家层面的试点。河南省在碳交易试点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应创造条件,主动努力,在全国一盘棋中争取抢到各种先行先试的机遇。第二,主动迎上,前瞻布局,在全省率先尝试各种试点工作。

    强化法规标准引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大监督检查。第一,以加强源头准入和过程集约为重点,完善各项法规标准建设。第二,研究、建立可操作的生态省、生态城市、美丽城市指标体系,建立长效考评机制,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第三,设计开发计算工具,完善监督评价考核。

    积极聚集、培育本省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院所之间联系,开展协同研究和调研,充分引导、挖掘、利用我省现有的人力资源,将我省优秀的人才资源纳入“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各项重点工作。同时,“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必然对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形成强大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协调,以强大的社会需求来推动学科建设,进而以前沿的学科建设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来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⑥4

    (作者系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后)

全国数字报联盟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报
健康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江南时报
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京郊日报
北京晨报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商报
竞报
首都建设报
中国交通报
北京现代商报
健康报
中国质量报
中国电子报
华夏时报
中国体育报
篮球报
中国足球报
体育新报
经济日报
中国工商报
中国教育报
山西日报
山西晚报
山西农民报
三晋都市报
山西经济报
山西法制报
山西市场导报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