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河南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郑州二七区全覆盖资助贫困生
河大民生学院新校区喜迎新生
我省刷卡消费超113亿元
4岁登封女孩小慧回家啦
窗口“神兵”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银行“排队长龙”,还是那么长
摄影报道
35岁到45岁年龄段最好找工作
拍卖信息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查看旧版(2007年10月15号以前)

《亲历“三秋”》系列之④
玉米秆的出路在哪里?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本报记者   马禄祯 

  本报通讯员  牛明远

  时下正是玉米的收获期,大量的玉米秆又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玉米秆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9月27日上午,舞钢市三合牧业有限公司正在收购鲜玉米秆,8分钱一公斤。

  公司负责人郭彦坤说:“鲜玉米秆青贮氨化后就变成了奶牛优质饲料。我们公司有6座玉米饲料池,可青贮鲜玉米秆100万公斤,相当于消化掉2000亩土地的玉米秆。”

  因为奶牛场收购鲜玉米秆,舞钢市所在的平顶山市一带出现了“捡玉米秆的人”。他们免费帮一些农户收割玉米秆,再把玉米秆卖到奶牛场,从中收益。据说,两个人一天“捡”300元不成问题。

  9月29日上午,舞钢市枣林镇赵庄村500亩玉米地里,农机大户郭凯正开着一台大功率拖拉机,进行玉米秆粉碎深埋作业,深度可达30厘米。

  郭凯告诉记者:“一亩秸秆还田,相当于这块地增施了4000公斤土杂肥,单这就可平均增产60公斤。一亩玉米秆还田,成本才30多块,比买来土肥再雇人施肥划算得多。”

  据了解,在舞钢市,还有利用玉米秆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的;“过腹还田”,即把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还田的;直接用玉米秆作沼气原料的。

  但也有不少农民把玉米秆直接废弃在田野里,这也是焚烧玉米秆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舞钢市一位农技干部坦诚地告诉记者,其实不少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的好处,但因为他们的地块小,只能靠小型农机粉碎秸秆,而小型农机功率小,秸秆埋不深,种小麦时,常常会被耩耧拉带出来,拥在一起,严重影响播种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托管等方式,适度集中土地,让大型机械进场实施粉碎深埋秸秆作业,才是实现秸秆还田的有效手段。以舞钢市为例。目前,该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1万多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三分之一强。每年夏秋农作物收获季节,该市的土地流转大户都会主动进行秸秆还田,农作物产量因此一项就能增加10%~20%。

  “玉米秆的出路很多,根本的是要有人组织引导。”不少群众这样认为。③9

全国数字报联盟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报
健康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江南时报
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京郊日报
北京晨报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商报
竞报
首都建设报
中国交通报
北京现代商报
健康报
中国质量报
中国电子报
华夏时报
中国体育报
篮球报
中国足球报
体育新报
经济日报
中国工商报
中国教育报
山西日报
山西晚报
山西农民报
三晋都市报
山西经济报
山西法制报
山西市场导报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