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的出现,不知能否破解“农改超”难题。 本报记者 王 铮 摄
美国蕃麦士选点郑州
价格定位:低于大型超市,略高于集贸市场
本报讯 (记者何可 王晓欣)郑州市“农改超”意欲尝试新的商业理念。5月20日,中美合资企业河南龙胜行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孚紫东苑物业方签下20年的租赁合同,接手地下近3500平方米的场地,改建成专卖生鲜产品的“蕃麦士农夫超市”。
据了解,蕃麦士农夫超市的经营模式,是把农民种的菜直接销售给百姓,这种新型业态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蕃麦士紫东苑店经营面积约3500平方米,其中生鲜货品占50%以上。开业后的蕃麦士将采取低价策略,预计最终零售价格会低于大型超市,而略高于集贸市场。
美国龙胜行集团总裁邓龙表示,龙胜行同时将在河南建立自己的农业种植基地。目前公司已经与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等公司接洽,为即将开业的生鲜超市提前下订单,并考察合适的种植基地。
他还透露,两年内计划开店10家左右,进入河南其他城市。下一步,还计划配合商务部门重点关注社区商业,建一些面积在500~7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店。 6
农贸市场减少了
市民遭遇买菜难
本报讯 (记者何可 王晓欣)家住郑州市伊河路附近的李敏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让她担心的是,听说这个农贸市场要拆掉了。
“农贸市场拆了,去哪里买菜呢?”5月27日,李敏不无担心地说。李敏认为,现在的超市不是专门卖菜的地方,超市里的蔬菜不新鲜,价格还高。其实,不光李敏感受到了买菜难的问题,近两年来,随着政府“农改超”工作的推进,郑州市的农贸市场从120多个减少到了77个。新的蔬菜生鲜超市却没有建起来,不少市民遭遇买菜难题,尤其是在一些新建社区内。
家住在新柳路某小区的刘伟说,在他们家附近,有好几个新建小区,但是却没有一个蔬菜超市,如果买菜还要骑十几分钟的电动车去文化路上的家乐福买菜。“有时就去陈寨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蔬菜,放在冰箱里够吃一个星期。但这样的蔬菜往往不新鲜 。”刘伟说,平时小区附近,也有一些临时的菜摊。
“这些摊点的蔬菜也挺新鲜,多数是菜贩直接从批发市场进的货,但是,临时摊点像打游击一样,在他们那里买菜靠不住。”一位市民说。
“由于农贸市场少了,买菜是很不方便的。”郑州市商务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6
生鲜超市跟不上
“农改超”进程缓
本报讯 (记者王晓欣 何 可)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较之两年前,郑州市农贸市场减少了50多家,而新建的生鲜蔬菜超市却只有两家,这是市民买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贸市场一般都在市中心,地价较高,市场拆了之后就盖成了商品房。” 一位业内人士说。政府农改超后新建的两家生鲜蔬菜超市也难以为继,“康家乐生鲜超市”开业半年后倒闭,紫荆山超级农贸市场两个月前也关门歇业。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单纯的升级模式已走到了死胡同。
所谓“农改超”就是用超市化的模式改造现有的低层次的农贸市场,给老百姓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购物方式。
郑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改超”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与改造后的经营状况有直接关系。
曾被视为改造样本的紫荆山超级农贸市场,开业不足一年就倒闭。该超市将场地租给商贩经营,低廉的场租无法支撑运营成本,而蔬菜经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超市内生鲜食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农贸市场。
专家指出,缺乏产业链支撑,是这家超市倒闭的主要原因。要解决生鲜超市不敌农贸市场的两大弱点,即产品不够新鲜,价格缺乏竞争力,必须减少产销中间环节,尽可能缩短供应链。 6
超级菜市新业态 能否破解难题?
本报讯 (记者王晓欣 何可)郑州市商务局市场处负责人认为,从城市的发展以及食品消费安全出发,先进的超市取代落后的农贸市场,是大势所趋。根据《郑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纲要》,到2013年郑州市将规划建设30个超市化农贸市场。
“蕃麦士农夫超市力图用直采的经营模式来破解‘农改超’难题。” 美国龙胜行集团总裁邓龙说,蕃麦士超市内所销售的生鲜菜品九成以上是从农田直接进入超市的,没有中间环节,食品安全可追溯。
据介绍,蕃麦士农夫超市减少了采购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食品的生鲜和低价。一般蔬菜在24 小时内完成采摘、配送、上架等流程,保证了蔬菜的品质。
业内人士认为,美式生鲜超市这种新型业态进入郑州,不仅给“农改超”输入了新的理念,而且也对传统超市带来了一定冲击。
正如一位商务官员所讲:“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来投资,蕃麦士农夫超市应该说将给传统农贸市场的改造提供样本,也许这是农改超突破困局之举。”
不过,也有人认为,生鲜超市的发展,与地方经济、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线城市可以发展良好的业态 , 能否在二线城市收获成功,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6